各区(市)县扎实有序推进村(社区)“两委”换届工作
金牛区
“六个先行”抓实换届准备工作
制度保障先行一步
制定出台街道、社区、小区三级党组织运行规范文件和区域化党建工作实施意见,健全完善党组织规范运行体系,夯实制度体系。
人才储备先行一步
稳步推进社区“两委”成员年轻化、专业化、多元化,定期从退役军人、网格员、大学毕业生等群体中选拔优秀人才,形成300余人社区干部后备队伍。
调查摸底先行一步
组织、社治等部门会同街道开展两轮摸底研判,逐一分析社区班子运行情况、研判班子配备方案,切实做到“七个搞清楚”。
思想引导先行一步
区委书记带头落实“十必谈”,已完成全区第一轮全覆盖谈心谈话,覆盖3000余人。
离任审计先行一步
全区各街道已于11月底前完成离任审计,对社区财务等按规定进行集中清理,及时公布审计结果。
风险排查先行一步
建立三级风险隐患直报体系和区领导联系街道走访社区分工表,重点排查各类风险隐患,逐一建立风险管理台账,制定防控工作措施。
青白江区
“三个常态化”推动换届工作风清气正
教育引导常态化
采取微信公众号专栏、悬挂宣传标语等多种方式,广泛开展换届政策法规、换届纪律宣传教育。
风险排查常态化
聚焦撤并村、信访村、软弱村“三类村”和正式候选人、不再继任人员等“四类人”,常态化开展涉换届风险走访排查工作。制定《村(社区)“两委”换届工作风险点排查表》,落实化解风险措施和包联负责领导,实行“台账管理”“销号管理”。
监督检查常态化
成立7个选风选纪工作组,通过采取听取情况介绍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,对换届风气及监督工作进行巡察。拓宽群众监督渠道,公布“12388”群众举报电话,邀请党员群众代表等担任换届风气监督员,及时发现潜在风险。
双流区
“三个精准”打好换届主动仗
精准摸排 分析研判“准”
区委书记“挂帅”,带领区委办、区委组织部、区委社治委、区民政局等单位深入到9个镇(街道)及所辖村(社区)开展调研,采取召开座谈会、入户走访、个别访谈、群众测评等形式,收集意见建议110余条,开展摸底排查谈心谈话670余人。
精准施策 整体布局“稳”
针对“书记不胜任、班子执行力差”等问题,用好“四个一”措施,“一村(社区)一策”扎实推动2个软弱涣散村(社区)党组织整顿提升。建立9个督导工作组分别负责9个镇(街道),采取“四不两直”方式深入基层开展督导,查看村(社区)“两委”换届的组织领导、人选把关、疫情防控等落实情况。
精准用力 工作推进“细”
结合资格联审,建立候选人初步人选基本信息数据库。专门召开初步人选联合分析研判会,逐一分析9个镇(街道)118个村(社区)“两委”班子成员初步人选情况。
简阳市
“三个重点”开展换届工作
紧盯重点村(社区)
紧盯前期改革撤并力度大的、信访矛盾集中的和离任干部多的3类、87个村(社区),逐村分析、蹲点驻点,“一村一策”研究方案。目前各村(社区)考察满意率在90%以上,候选人预备人选考察对象赞同率超过95%,为高票当选打牢基础。
紧盯重点人群
紧盯即将离任的、参选意愿强烈但未提名的441名干部,通过镇(街道)党(工)委书记亲自谈,包村领导登门访、村社干部私下聊等方式,“一人一策”专班化解。
紧盯重点环节
在分阶段召开业务培训会,制发推荐、考察指导手册,每周制发工作提示单,讲明工作任务的基础上,要求9个督导联络组全覆盖开展督导,各工作组联动下沉,每日向镇(街道)党(工)委书记点对点通报督导情况,要求限期整改,举一反三,确保党组织换届程序不走样。
都江堰市
“231”措施严把人选入门关
“两推荐”检验“公认度”
严格按照党员和群众代表民主推荐、镇(街道)党(工)委集体推荐程序,集中利用3天时间,完成166个社区党组织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推荐工作。
“三联审”检验“干净度”
采取“镇街初审+部门联审+部务会会审”方式,严把“入口关”,会同纪检、政法、公安、法检、信访、民政、民宗等10个部门,对推荐的1143名初步人选进行联合审核把关。
“一考察”检验“公信度”
制定考察工作方案和组织考察操作规程,明确参与民主测评和个别访谈的党员群众代表不少于50人,做到所在社区“两代表一委员”、“两委”班子成员、监督委员会成员等 “九必谈”。全市11个镇(街道)成立82个考察组,采取民主测评、集体面谈、个人承诺等多种方式,全方位了解考察对象“德、能、勤、绩、廉”等情况,于2020年12月25日全面完成1143名人选组织考察工作。
彭州市
以换届为契机加强队伍建设
“面对面”指导 确保程序规范
38名市领导下沉联系镇(街道)调查摸底,确保班子运行、履职情况和历史遗留问题等“七个搞清楚”。组建13个巡回督导组,开展走访指导70余次。
“点对点”联审 把严选任关口
制定任职资格条件、负面情形2张清单,明确6项选拔条件和10种负面情形,把严选任关口。会同纪检监察等12个部门,对1952名初步人选进行联审。
“实打实”谋划 优化队伍结构
把村(社区)后备干部培养与新一届村(社区)“两委”换届干部选配统筹,优先考虑创业先进个人、返乡大学毕业生和优秀农民工等。
“一对一”考虑 解决后顾之忧
坚持“一人一策”做好分流安置工作,对政治过硬、实绩突出的继续提名进入新班子;对因条件受限不能继任的,优先推荐到乡村振兴等综合岗位工作;对有自主创业就业意向不愿继任的,鼓励支持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另谋发展。
新津区
“三联法”提升换届考察质量
“三关联审”核定资格条件
严把“入口关”,区委组织部会同纪检监察、政法等16个区级部门开展资格联审。严把“审计关”,构建“区级统揽+镇街承办+村社配合+第三方专业机构审计”工作机制,全覆盖开展村(社区)“班子”成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。严把“复核关”,考察组采取查阅考察对象相关档案、党支部记录本等资料,开展资格条件精准复核。
“三级联动”建强考察队伍
区级牵头统揽,制发考察工作6步程序、26项关键步骤, 8名区领导分片指导,8个考察指导组全程参与、逐项验收。镇街统筹成立由党(工)委书记负总责、班子成员为组长、包村联户干部为成员的81个考察组,照单实施考察公示、民主测评、个别谈话、集体面谈等工作。村社协同配合,成立专班、明确专人,按程序步骤落实疫情防控、会务筹备、党员群众组织等考察配合工作。
“三方联议”校准考察内容
镇街综合评价,采取个别谈话等方式,重点了解考察对象政治素养、履职尽责等情况。党员群众精准评议,深度征集现任“两委”班子成员、村民小组长、党员代表等4000余人次意见。考察组汇总商议,考察组逐一召开分析研判会,全面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。
来源 | 成都市村(社区)“两委”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
来源 | 蓉城先锋